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科睿唯安11月28日在北京联合举办“2023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会上向全球发布《2023研究前沿》报告和《2023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常进,科睿唯安全球副总裁欧夏·格林斯基(Osher Gilinsky)等出席。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研究员以“《研究前沿》十年:洞悉科学发展趋势,发现科学研究前沿”为题作报告。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院战略情报研究所学术所长杨帆研究员发布《2023研究前沿》和《2023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
常进致辞强调,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和国家科技最高咨询机构,中国科学院一直把基础研究作为立院之本,发布《研究前沿》系列报告是中国科学院“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的重要举措。

常进指出,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建设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的综合集成平台,成立7年多来,形成一套体系化的智库研究理论方法,产出一批重要智库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中国科学院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

11月28日,“2023研究前沿发布暨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向全球发布《2023研究前沿》报告和《2023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图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潘教峰表示,从2014年开始,中国科学院战略情报研究团队与科睿唯安合作,面向全球发布《研究前沿》系列年度研究报告。经过十年潜心打磨,报告研究方法持续优化,核心内容不断丰富。结合报告内容并引入专家智慧,研究团队从宏观视角和中长期维度对报告内容进行全面解构和综合分析,从整体上前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从10年的时间尺度上来看,这些前沿方向因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客观呈现科学发展的清晰脉动和连续图谱,突出反映科学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科技突破和科学发展的最新趋势与特征。

当天向全球发布的《2023研究前沿》报告,遴选展示2023年在“农业科学、植物学和动物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临床医学”“生物科学”“化学与材料科学”“物理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数学”“信息科学”“经济学、心理学及其他社会科学”等11个高度聚合的大学科领域中较为活跃或发展迅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18个新兴前沿,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趋势。

《2023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在《2023研究前沿》基础上,评估了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上述研究前沿中的表现。结果显示,综合11大学科领域整体表现,美国继续以强劲优势领先,在超过一半的研究前沿上排名第一;中国稳居第二,在约1/4的研究前沿上排名第一;英国、德国、法国保持前五。中国5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一,美国6个领域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得分排名世界第一。中国相对于美国,在化学与材料科学领域优势突出,生态环境、农业科学、社会科学有望形成新高地,信息科学、物理、数学竞争激烈,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差距拉大,临床医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相差最大。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广东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余颖,还分别以“细胞焦亡、炎症和肿瘤免疫”“非晶材料的研究进展和机遇”“电解海水制氢:挑战与机遇”为题做专题报告,针对表现卓越的研究前沿领域,进行学术化、专业化的解读与研讨。(完)

中新社澳门11月28日电 (王豪 李亚南)内地与澳门合作研制首颗空间科学卫星“澳门科学一号”投入使用仪式28日在澳门举行。作为中国地磁场探测精度最高的卫星,该卫星的投入使用将大幅提高中国空间磁场探测技术水平。
该项目由国家航天局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开展,开辟了内地与澳门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是推动双方实质性科技合作,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树立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良好范例。对于加快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提升澳门在国内与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郑新聪、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出席投入使用仪式,共同见证签署“澳门科学一号”卫星投入使用证书、长期运行管理协议。
据国家航天局介绍,“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采用“A星+B星”联合观测模式。A星搭载高精度磁场观测载荷、能量电子谱仪、激光反射器等载荷,重点开展高精度地球磁场测量任务;B星搭载中能粒子探测器、太阳X射线探测器、激光反射器等载荷,重点开展太阳X射线和地球内辐射带能量粒子探测任务。A星和B星联合对南大西洋异常区高能粒子的时空分布结构开展观测。
在轨测试期间,“澳门科学一号”卫星在轨运行稳定,功能性能正常,完成了卫星工程在轨测试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测试项目。卫星各载荷的科学数据经过自校自评,并与其他卫星数据和国际通用模型比对,验证了各载荷的功能和性能。11月,卫星圆满完成在轨测试工作,具备投入使用条件。
“澳门科学一号”卫星项目鼓励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和应用,未来将通过相关数据政策,深化澳门与内地、国际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澳门自身独特的区位与制度优势。该项目还将持续推动航天科学研究与澳门青少年航天知识科普工作。(完) 【编辑:姜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