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创新氛围浓厚的深圳,有一个“六个90%”现象,就是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等都在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和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等都出自企业。这背后是怎样的机制,让深圳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形成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领头羊?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走进深圳先进制造业聚集的宝安区,在这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密度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15倍,是广东平均水平的51倍,全国每10个智能穿戴产品就有3个是宝安制造。
在宝安区的这家企业记者看到,这款新上市的闪充电池,十几分钟,喝一杯咖啡的功夫就能充满电。而看似简单的一块动力电池,背后却涉及多个领域数十项技术,企业历时两年开展了3000多项测试验证,最终实现了20多项技术创新,产品性能领先行业1年。
聚焦企业“想做而做不了”的攻关任务,政府则在组建体系化的创新联合体,完善产业生态。在深圳坪山区记者注意到,这个刚投用不久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已经有不少车企排队报名。这是政府投建的大湾区首个测试场,能为当地企业节约30%的相关成本。

政府、企业形成合力,目前深圳已构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同比增长了44.8%。牵住科技创新“牛鼻子”,政府还在着力提升基础研究策源能力。在光明区发改委,这里正在进行一场选址讨论会。
产学研结合说起来简单,但对政府部门来说从选址开始就要进行方方面面的考虑。眼下,深圳已经探索出“楼上进行科研创新、楼下孵化创业”的综合体模式。
记者在光明科学城看到,不到100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间就布局了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以及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一批未来产业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目前,深圳发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信息、空间技术等8大未来产业集群,围绕这些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已经取得一系列创新突破。 【编辑:周驰】
中新网温州11月28日电(周健)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作为一座通江达海的城市,浙江温州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就在日前,2023海上丝绸之路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于该市落下帷幕。
如今,“藤蔓展四方,根茎不离乡”,这座“千年商港”深耕“地瓜经济”,不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走深走实“一带一路”。而放眼该市龙湾区,显得尤为如此。
瞄准“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龙湾积极开展“百企出海拓市场”行动,举办海丝零碳城市产业合作青山大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一项项可感、可品、可示范的举措,助力当地将“地瓜”越耕越甜。
“走出去”“引进来”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
年产值从8000多万元跃升到20多亿元、业务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于2019年的麦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匹名副其实的新能源“黑马”。
该公司外联负责人受访时表示,企业所生产的户用储能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因此参加海外展会、拓展海外渠道至关重要,“而这方面,龙湾区政府给予了许多支持”。
麦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外联负责人介绍公司产品。 周健 摄
2023年以来,龙湾持续开展“百企出海拓市场”行动,组织企业开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等新兴市场,并对海外参展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另外,先后接待了日本福井县经贸交流代表、巴基斯坦驻华商务参赞到龙湾开展经贸交流,并顺利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考察团“龙湾行”主题活动,让世界走进龙湾。
“在‘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法律顾问等为企业家们讲解国际贸易形势和政策,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寻找机遇。”龙湾区商务局对外贸易科负责人简守成受访时表示,当地侨务部门还依托海内外侨胞侨商力量,深化以侨引资、以侨引才、以侨促贸。
的确,温州是中国著名侨乡,纵观龙湾“地瓜经济”,“侨”是生动的注脚。
近年来,龙湾推进侨联“龙商回归”等工程,开展专场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落地白鹿堡进口集散中心等侨资项目,浇筑“地瓜经济”根基;利用“侨联纽带”,带动国内装备物资和劳务“出海”,滋润“地瓜蔓”;依托龙湾区留联会、欧美同学会等组织,推动海外高端人才回归,汇聚“种瓜人”。
温州湾新区党工委书记、温州湾新区管委会主任、龙湾区委书记周一富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龙湾坚持内外融通,以承担温州“一轴一带”战略支点和对外开放“前沿阵地”为使命,全力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承载主体与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进龙商回归、总部回归,加速航空物流、跨境电商、口岸经济等业态聚集,实现更高水平“走出去”“引进来”。
优化营商环境 加速地瓜藤蔓向外伸

手续审批是企业“站起来”“走出去”不可缺少的环节,如何让其便捷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体现,亦是发展“地瓜经济”的关键一步。
就在今年4月,温州市首个海关原产地证书便利化24小时自助打印服务在龙湾区行政服务中心启用,打通了服务外贸企业的“最后一公里”。据悉,海关原产地证书是出口产品在国外享受关税优惠待遇的凭证,素有“纸黄金”之称。
“以前,我们要先去温州海关办事窗口,领取空白的产地证,填好内容盖好章后,再拿到海关窗口签字盖章,才算完成一份原产地证书。”温州晗睿对外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说,“现在,通过政务自助服务一体机,点几下屏幕就可以打印,并且24小时随时都可以办理,极大便利了我们开展出口业务。”
位于龙湾区东片的温州湾新区是浙江第七个省级新区,如今,两者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近年来,温州湾新区通过强化审批事项集成改革、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等方式,推动企业投资项目促产“一件事”改革向“一类事”改革迭代升级,助力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收益。
企业负责人办理施工许可事项。 王依娜 供图
当地的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奔腾激光)就是上述举措的受益者。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唐爱敏受访时表示,“我们是一家合资企业,当时,企业方已经准备好了施工事宜,但是审批相关流程还未进行,然而在当地政府部门座谈后的第二天,相关审批流程全部落实,厂房建设正式开工。”
如今,奔腾激光不断刷新世界激光加工装备纪录,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助力世界制造业转型升级。
发力数字经济 提升国际竞争硬实力
当今时代,数字经济正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把数字经济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对提升地区硬实力,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地瓜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龙湾以建设温州国际云软件谷为契机,加速构建软件产业集聚、软件人才招引的高能级“磁场”。2022年,该区成功召开了中国软件业创新发展大会,签约HPE、MF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量子矩阵等6家数字经济生态企业,为当地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我们还制定出台了《温州湾新区、龙湾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贯彻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特色数字产业集群发展;深入推进温州国际云软件谷核心区建设,印发了《温州国际云软件谷核心区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清单化推进重点建设项目、重点招商项目、重点拆改项目等三张清单共计20个项目。”温州湾新区经济和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数据统计,2022年温州湾新区、龙湾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24.7亿元,增速39.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4.4%,高于温州全市6.8个百分点。2023年1月至9月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38.94亿元,同比增长18.8%,高于温州全市4.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龙湾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利用大数据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价值链各环节的应用,提升“龙湾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譬如,奔腾激光通过数字化赋能激光加工装备,得以及时向客户反馈产品运行状态,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延伸。

诚然,开放是龙湾的振兴之路,“地瓜经济”则是龙湾开放之路上的制胜法宝。如今,随着养分回流、块茎壮大,龙湾正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强硬底气。(完)